《序言》
一首激励人奋进的歌
我用了整整两天功夫,逐字逐句读完了这摞书稿中的每一篇文章。读罢掩卷,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这本即将出版的书是著名作曲家胡俊成先生的文集,书名为《一首激励人奋进的歌》。书中共包含了70篇文章,其中前52篇属于正文,均是胡俊成老师写的,有论文,有人物特写;有作品分析,有新闻报道;有参加大型会议的讲话稿,也有为别人的作品集撰写的序言。后18篇文章属于附录,是不同的人在不同的阶段写他的:有为他的作品集出版而写的序言,也有报刊电台为他所做的专题报道;更多的则是他的同行、同事、合作伙伴撰写的有关他的创作成就的介绍和密切合作之后的回顾和感言。 这本书正文中的文稿面世跨度达四十多年之久。最早的写于1971年10月,最晚的写于2016年7月。这些文章散见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军报》、《北京日报》、《人民音乐》、《音乐周报》、《广播歌选》、《中国铁道建筑报》、《铁道兵报》、《铁道工程报》以及《歌曲》杂志、《歌海》杂志等,大多是中国最有影响力的报刊。它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作者文字功力的深厚和所写文章的社会认知度。 胡俊成老师在作曲之余撰写文章,这我是知道的,因为在我过去编辑出版的图书中,有三本书就是他写的序言:《踏生活节奏,抒时代豪情》这是为林文彬的歌曲集《你是一首歌》所作的序;《纯朴的情,真挚的爱》这是为王训军的歌曲集《春之韵》所作的序;《真挚的情,甜美的歌》这是为由文举歌曲集《幸福在追我》所做的序。但真没想到除此之外,多年来他竟然写了这么多的文章,而且还能结集出版一本文集。 这些书稿不是人物传记,但是透过它我不仅分明看到了作者"峥嵘岁月稠"的人生轨迹:15岁的农家少年,在炮火纷飞的解放战争后期,光荣地加入到了人民解放军的行列,其后随大军南下,为解放全中国奉献着青春和热血。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又随军转战朝鲜战场,时时刻刻经历着生与死的考验。作为铁道纵队二支队及其后来的铁道兵二师文工队队员,在战争岁月里,他吹黑管,弹三弦,说山东快书,唱西河大鼓,演小歌剧,说快板,还跳过舞蹈,向战士教唱革命歌曲,同时还拿起笔来为战士写歌,并因此荣获军功章。随着和平年代的到来,21岁的他正式调入中国铁道兵文工团;40岁的时候,铁道兵文工团集体专业,改建为中国铁道建筑文工团,作为参军30多年的老兵,他只好依依不舍地脱下了穿了多年的军装。在铁道兵以及后来的铁道建筑文工团里,他历任演奏员、创作员、乐队队长、歌舞团副团长、文工团副团长、团长等职。同时也完成了由普通创作者到著名作曲家的蜕变。61岁的时候他光荣离休。其后的21年里,直到今天,他依然笔耕不辍……而且,我也看到了文工团与作者有密切交集的许多富有才华的艺术家群体:作家、小品大家焦乃积,指挥家、作曲家夏康,小提琴演奏家兼词作家刘钦明,女高音歌唱家王珍、薛沁英、余珊鸣,男中音歌唱家曹群,女中音歌唱家哈素沛,青年板胡演奏家魏冠华,木雕根艺艺术家张达春等等,虽然他们只是作者笔下提到的文工团的部分人物,但通过作者的笔端仍然可以看出,这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更是一个奋发有为的团队。正是他们与作者一起共同书写了中国铁道兵和中国铁道建筑文工团载入史册的不朽传奇。更为重要的是这摞书稿也通过一个侧面凸显了中国铁道兵这支英雄的部队在毛泽东的光辉旗帜下转战南北,为祖国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做出不可磨灭贡献的史实。所以,我认为它是一部不可多得的著作! 书中的文章无一例外的都有着鲜明的时代印记。它们是时代的产物,也是时代的见证,正因为如此,才显得弥足珍贵。而且我们发现,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作者书稿的字里行间里始终洋溢着的是浓浓的爱国情,拳拳的报国志,它是一名老战士披肝沥胆的呐喊,也是一位艺术家委婉动情的陈述。《一首激励人奋进的歌》,仅本书的书名就足可说明这一切。也许,今天年轻一代的读者可能对此有不同的理解,但如果是过来人或是研究过历史的人肯定有着深刻的共鸣。本书附录中有一篇《永远谱写年轻的歌》的文章,主要评论的是作者的歌曲创作,我觉得借用来评论作者的文论也同样适合:"对于今天的一代来说,他的这些歌曲也许会被视为陈旧、革命,但我们的历史正是从革命的遥遥旅途上跋涉而来的,昨天的一切,无不充满了革命的激情,壮美的热情与奔放的豪情。我想,当他谱写的这一首又一首歌曲在广大铁道兵奋战的工地、战场,不时响彻的时候,这歌声的艺术生命与作曲家的艺术生命,便是最闪光的时候,最富有价值的时候。试想,有多少长眠在铁道旁的烈士们,是唱着他的这些歌为之奋战,为之壮烈牺牲的,这歌声,将永远萦绕着他们不朽的英魂。我想,他的人生在此,无疑也领略到了一种奉献的幸福与慰藉。"是的,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理解他的文字作品,才能真正体会到它深刻的内涵。 胡俊成老师是久负盛名的作曲家,文字著述只是他工作之余的副业。但不同的时代有不同时代的文字作品问世,而且所有著述无一不是紧贴时代脉搏,讴歌时代新风,弘扬人间正气,促进社会发展,这更是难能可贵的。 我与胡俊成老师相识已有十六载光阴,当时,我曾写过一篇文章发表在我创办的《电脑音乐报》上。文中,我是这样描绘我们相识的场景和对胡俊成老师的观察以及由此而发的感慨的—— 那天,湖北词作家佟文西来京,他在京城音乐圈内的一帮朋友为他接风,我也应邀前往。到了之后,才知道有胡俊成、刘钦明、许德清、刘志毅、娄连广、李昌明等,其中多是音乐界知名人士。 席间,觥筹交错,欢声笑语,连我这个在陌生场合不大爱开言的人也被感染了。许德清趁着酒兴,还唱起了刘钦明和胡俊成大约在六七十年代合作的一首歌《畲家姑娘会绣花》,据说当时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我打量着胡俊成。他已六十多岁,但身体健壮,满面红光,浓密的头发根根直立,又随意地飘逸着……可以看出年轻时候的他一定是非常英俊潇洒的……我在想,如果他再年轻二十岁,如果穿上军装的话,则很容易让人把他跟小时候看过的战斗片中的我军指挥员的形象联系起来。尽管从军数十年,胡俊成也许没有在影视中扮演过这样的角色,但如果要拍摄一部影视剧,反映铁道兵文工团走过的那段传奇般的历程,即使不用真名实姓,胡俊成也当仁不让地是生活中真实的我军指挥员了…… …………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是臧克家的诗。我时常在玩味它。想到人生,又接触到生活中的许多形形色色的人和事,我又得出这样几句话来——自然不是诗了:有的人年轻,他已经老了;有的人老了,他还年轻。这几句话也许有些牵强附会,但却是实情。生活中常有三十岁一过就老了的人,他们的生命每天都在重复着;生活中也有一些人,不论他的年龄多大,每天都是人生的开始。胡俊成自然属于后一种人! ………… 光阴荏苒,转眼,当时才刚步入老年期的胡俊成老师已经82周岁了!他一直而且继续在他的老年期里谱写着属于他的"年轻的歌"。我期盼着:歌声永不落!同时,我也希望继续能读到他直抒胸臆、放飞豪情的华章!
2016年11月26日于北京南曦大厦
何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