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歌咏民族精神 曲吟中华风韵
——喜唱歌曲集《丹枫秋韵》
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历史沉淀、智慧凝聚、风俗熔铸的艺术结晶。由于各民族的经历、处境、习俗不同,形成了各不相同、绚丽多彩、千姿百态的灿烂文化。音乐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备着它特殊的艺术魅力和放射着独特的奇光异彩。因之,民族文化的热爱者、继承者、传播者应当引起社会的尊重和人们的爱戴。
在我国湖北襄樊,有一位七十余年如一日地扎根民族、心系民族、情恋民族、歌唱民族的业余民族音乐工作者,以他歌咏民族精神、曲吟中华风韵的美妙歌声,为我们奉献了大量优质精神食粮,这位老歌手的名字就叫谢邦道。
我和谢邦道的认识是近几年的事。十余年来,我只是从一些音乐刊物上陆续拜唱过他不少富有民族风味的歌曲,至于他是何方人氏,多大年龄却一概不知。近几年来,他为我的一些拙作谱了曲,于是我们开始有了书信往来,但也仅限于说词谈曲,没有更深的交流。最近他把自己十余年创作的三百余首歌曲精选了二百多首,准备出一歌曲集,请我写一个序。从介绍才得知他竟也是七十多岁的老人了,和我同年,还比我大一个多月,应该说是我的大哥了。大哥让小弟办事,那有不办之理,也是一次向大哥学习的良机。
当我拜唱完全部二百多首歌曲后,深深为他的创作热情和艺术成就所感染。没想到,一个仅在农村的私塾里念过几年小学的业余曲作者,竟能写出如此众多质量上佳的民族音乐作品,这需要付出多少心血和智慧啊!一种钦佩之情不觉油然而生,从而也更坚定了我好好学习、认真写序的决心。
统唱全书后,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作者敬慕偶像,追求音乐的民族化;奋力探索,继承音乐的民族化和开拓创新,弘扬音乐的民族化这三点。下面我就分别予以表述,希望就教于谢邦道同志及各位音乐界的同仁们。
一、 敬慕偶像,追求音乐的民族化。
民族音乐是民族精神和民族风采在旋律中流动的风景与曲调中飘飞的情愫。没有民族文化就没有民族音乐,没有民族音乐也就没有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哼唱着谢邦道的《丹枫秋韵》歌曲集,给人最深的印象是他那追求民族音乐的渴望及向往革命歌声的企盼,这在他歌颂祖国,赞美时代的音乐作品中有着极为明显的展示。请听:"我们是毛主席的光荣战士/我们是人民子弟兵/一切为了自己的祖国/一切为了广大人民/用我们的热血/换得今天的胜利/用我们的劳动和智慧/建设我们伟大的祖国/听吧!毛主席已号召我们/要我们紧紧地拿起锹/要把那千年泛滥的荆江/变成那美丽畅通的河流/在战场上,我们是英雄/在建设中,我们是模范/我们有革命的刻苦精神/我们有胜利的信心/我们要把荆江修好/我们要使祖国繁荣富强。"《毛主席的光荣战士》这是谢邦道作于1952年的歌词,具有那个年代的鲜明印记。我们可以从他这首歌曲中明显地看出受到人民音乐家聂耳、冼星海革命歌曲的影响,从整首曲调的情绪把握上以及节奏处理大都发扬了革命歌曲的光荣传统。如 ( 和 等的运用,都十分鲜明而又准确地表达了新中国成立初期人们改造自然、建设祖国的劳动热情和革命意志。曲调刚劲强健、激昂亢奋,很好地起到了鼓舞士气,激励斗志的宣传作用。这首词较自由也较长,给作曲带来了一定困难,但谢邦道却以通畅流利的民族音乐语言,干脆利落的革命激情一气呵成,有机结合,朗朗上口,娓娓动听,旋律线分布得当,音域也比较适合群众演唱。A段最高音仅到C2,B段层层递进,直至最后高潮处才突破e2,可见在音区的掌握上作曲者的深厚功力。更可喜的是,让我们看到他创作刚起步时,就阔步走上了革命化、民族化的道路。
再请看"中国新时代/好戏连着来/东西南北中/处处擂台赛/南国刚开场/北方又登台/东方龙头抬/西域龙尾摆/中国新时代/好戏连着来/改革大潮满台涌/气势磅礴劲澎湃/中国新时代/好戏连着来/喜逢盛世好戏多/台台都精彩。""中国新时代/好戏连着来/工农商学兵/登台当主帅/剧情扣心弦/气魄荡胸怀/主题惊五洲/高潮震四海/中国新时代/好戏连着来/龙腾虎跃跨世纪/各路英雄显奇才/中国新时代/好戏连着来/党是导演巧编排/明天更精彩。"《中国·好戏连台》。这是一首借助"舞台"这一特定情景赞美祖国改革开放大好形势的颂歌。如果前一首歌曲是作者五十年代用民族音乐元素创作的革命歌曲,那么这一首则是在前一首五十多年后的新作。两个时代,两首歌曲却反映了一种风格,一种追求,首先作曲者在前奏中巧妙地摘取了B段的高潮音乐,气势恢宏,情不自禁,给听众感觉是统一中有变化,变化中求统一。同时,长短句运用自如,交替调式的使用也十分娴熟、自然,充分显示了作者在创作中有聪明睿智。 这首歌词中,进行了较大的变化,有"疏——密"变"密——疏"扩展对比,音区高了,旋律舒展了,情绪也推上去了。在合唱部分复调的运用也比较得体,既有严格的模仿,又有对比式的对置,疏密有致,协调统一。这首曲子在"西域""高潮"的曲子上 ()的低音从旋律上来看确实美了,但由于倒字太厉害,拟改为 ( )更妥当些。另外,结尾和声的长音,低声部的()应改为(),在调式上就统一了。否则最后一句突然从大调变成了小调,在听觉上感到不太协调。
方向靠北斗星导航,道路靠指路灯照亮。谢邦道从小在湖北沔阳,受家乡社戏、民歌、乡谣、俚曲影响,对民族音乐情有独钟,感到她有着天然的亲和力和无穷的吸引力。解放后,年仅十六、七岁的他就参加了歌咏、扭秧歌、打腰鼓,还参加了歌剧《白毛女》的演出。1951年他在省文干班学习期间,参加了在武昌体育场举行的"纪念冼星海逝世六周年"的群众大会,亲身感受到冼星海的作品在群众中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后,他又读了一本《人民歌手冼星海》的书,使他知道了冼星海是怎样去巴黎苦学音乐的,抗战初期他弃学回国参加抗战,在武汉长江畔组织了万人大合唱,还去黄石下矿井发动和组织工人,后来在延安终于写出了蜚声国内外的《黄河大合唱》。从此,在谢邦道心中竖起了一个伟大偶像,使他对音乐由原来的热爱上升为终生的理想和追求,几十年来,他创作的歌曲不仅有鲜明的民族性更有强烈的战斗性。我们可以从他的旋律中发现抗日救亡歌曲和苏联卫国战争时期歌曲的影响,可以说在这些作品中都滚卷着他热爱祖国的殷殷碧血和浸透了他向往明天的耿耿丹心。
二、 奋力探索,继承音乐的民族化。
历史要传承,文化要继承。继承民族音乐是一项极为神圣和艰难的工作。一方面既要保持它的精华,另一方面又要丰富它的内涵。奋力探索,继承音乐的民族化是谢邦道这本歌集给我的另一个深刻印象。这在他赞美故乡,讴歌风光等作品中有着极好的阐述。请看《丹枫秋韵》"是心灵的火焰还是泪渍斑烂/把火红激情点燃/你总是依偎着秋风把相思染红满山/霞光绚烂,把火红激情点燃/露冷霜寒,仍在枝头留恋/一缕缕迷人的东方神韵/把美的憧憬给秋色妆扮。""是思念得太长还是银河太宽/你总是向秋雨说心底的炽热眷恋/红叶片片,随秋风遥寄思念/思绪翩翩,为谁梦绕魂牵/更寄情那一坛深秋劲酒/把你的舞姿醉得更娇艳。"这是一首借景抒怀的词。作者通过深秋红叶拟人化的创作技法,赞美了心灵的高洁和奉献的美好,面对这样一首好词,曲作者从情绪表达出发选取了湖北小调式的写法,首先在前奏处设计了一个降低八度的重复旋律, 而这却是B段高潮的先现, 接着作者以 ( )这样柔婉的小三度进行辅以小七度()的大跳,音区分布讲究,音域渐次递进。在旋律上具有浓郁的民族性。我国特有的五声音阶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同时在词曲结合上协调统一,无倒字,很贴切,使人听着顺耳,唱着顺口,其中"霞光绚烂"时的()的设计突出了主题。整个歌曲的音乐材料,凝炼、统一,达到了十分美妙的境界,不失为一首歌唱风物人情的上品,难怪,被选为歌曲集的书名。
再请看《这边那边》"有一个月亮照着两个地方/月光下的人们在静静地遥望/这边是骨肉难分/那边是儿女情长。""有一种思念牵着两个地方/想家的人们在默默地盼望/这边是虔诚的祝愿/那边是真心呼唤。""有一个月亮照着两个地方/温柔的月光在同一个天上/这边是魂牵梦绕/那边是生死相望。""有一湾海峡连着两个地方/自由的船儿漂在蔚蓝的海上/这边是喜气洋洋/那边是热泪盈眶。"这是一首渴望台湾回归的抒情歌曲,词的切入点不错,遗憾的是一、 二、 三段有些原地踏步, 而不是往更深的层次去开掘,显得平了些,结尾句的"这边是喜气洋洋/那边是热泪盈眶。"的句子形容两岸不同的情欠当, 影响了作品的质量。这类题材的作品已经出现了不少, 再写, 如果没有自己的个性或独特感受恐怕很难引起群众关注, 曲作也是如此, 而这首歌的曲作者,从海峡两岸这一特定的环境出发,在A段的3/4节奏中几乎每小节的旋律都由密到疏,既塑造了汹涌不息的海浪形象,更表现了人们起伏不平的内心情感, 从每一个小节里,我们仿佛能倾听到浪涛的澎湃; 在每一个乐句中我们能感受到心潮的激荡, 曲中()第一拍猛烈,二、三拍平缓,形象地展示了大陆和宝岛同胞骨肉相连的深厚情谊。歌曲的结尾处,在词曲的对应上,作者别出心裁地打破了老框框,让尾部的长音不放在强拍,而将最后一个"长音"划入前一小节的第三拍,给人以思恋绵长、回味无穷之感。
果实靠种子生长,曲调靠乡土滋养,谢邦道之所以能创作出如此众多绚丽丰富有民族风格的优秀作品,这与他的根息息相关,紧紧相连。1933年5月他出生在湖北沔阳(今仙桃市)当地丰富民族音乐在他幼小的心灵里注入了永远抹不去的印记,天沔花鼓、三捧鼓、楚汉戏、道情、皮影、山歌、小曲等等,多年的耳濡目染,长期的乐薰音陶,使他对民族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十岁时,他就能自雕皮影在家边玩边唱,边打锣鼓。还受其兄影响,学会了吹口琴、拉京胡、吹笛子等。以后即使从事别的工作,但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和创作民族音乐的志向却始终也没有动摇过,是荆江水的清流滋润了他的肺腑,是武当山的劲松壮健了他的筋骨,于是在民族音乐的创作道路上襄樊的山水变成了他取之不尽的源泉,湖北的风情化作了他用之不竭的宝库。这也是他长期刻苦学习认真实践的巨大成绩和可喜成果。
三、 开拓创新,弘扬音乐的民族化。
时代在发展,要求我们以饱满的激情迎接挑战;人类在进步,渴望我们以最快的速度改变观念。当今社会在音乐的民族化与现代化的问题,存在着十分对立的理念。一方坚持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继承和发扬民族音乐;一方以与世界接轨为由,不加批判地全盘照搬西洋,改变和抛弃民族音乐,在这不同的观念中,谢邦道坚定地站在维护民族音乐和发展民族音乐的立场上。他以自己的作品和文章表明自己的态度。
音乐的现代化泛指流行歌曲,包括通俗、摇滚及民歌小调用通俗演唱的歌曲。我国从二十年代起就出现了流行歌曲,如《夜上海》()曲中中国五声音阶为主的民族音乐元素十分明显。五十年代以来邓丽君演唱的许多歌曲如《小城故事》以小三度大二度的软连接作为主要音阶进行,柔和亲切;再有四、五度,大二接小三或小三接大二。如《甜蜜蜜》的小三接大二为代表的歌曲都是如此,即使到了新世纪,民歌中的这种旋律技法在广泛使用。庞龙的《两只蝴蝶》以及许多网络歌曲中大二接小三或小三接大三的音型比比皆是,由于时代的变化,民族音乐的创作也必然会注入新的元素,如八种基本节奏音型中的逆分、切分、逆附点等三种当前采用的就比过去为多,给听众以新鲜感,这些都在谢邦道的创作中有着明显的改变,这是这本歌集给我的又一个深该印象。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一个观念,即: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期,作为中国的音乐工作者必须了解和掌握社会主义的价值体系,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从这个意义上说,则要求我们的作品必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请看"昆仑举起杯/泰山举起杯/三山五岳昂首扬起眉/黄河举起杯/长江举起杯/五湖四海处处染春晖/啊!为祖国干杯/心也陶醉,梦也陶醉/啊!为祖国干杯/歌也相随,魂也相随。""华夏举起杯/炎黄举起杯/众志成城豪情壮国威/希望举起杯/理想举起杯/放眼未来前程无限美/啊!为祖国干杯/甜也欣慰,苦也欣慰/啊!为祖国干杯/生也无悔,死也无悔。"《为祖国干杯》这是一首热情赞颂祖国的颂歌,词写得比较壮美激情,有些句子也很有光彩。在这首歌曲的创作中,作曲者以云、贵、海南、广西一带少数民族音调为基础,加上现代的一些表现手法,整首曲子情绪热烈激越,节奏清朗明快,充分体现了当代中华儿女对社会主义祖国的一片豪情。曲中 ( ) 及()等旋律运用, 把黎、 苗等南方少数民族音乐的特有节奏柔和在一起,使欢乐和振奋的情绪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同时,在旋律进行中、采用主题悄然变化的技法,让A与A1形成对比,使昆仑——泰山;黄河——长江的音乐形象更加鲜靓突出。几次出现的八度大跳,均收到了极佳的烘托气氛、迸发热情的效果。而A与A1的结尾又自然地统一。从B开始的四小节,又自然地转入了下属调,二声部轮唱的效果在模仿复调时十分鲜明,感觉极为清爽。从这首曲子中我们明显地看到作者开拓创新的精神和继承发展民族音乐的成果,这就是:大步跨,不出门。
歌自情中来,情自爱中来,爱自心中来。没有迷人的乡土风情,就没有浓郁的民族歌声,没有炽热的中华情结,就没有动听的民族心声,谢邦道如此执着地继承、弘扬民族音乐,这是他通过长期经历,一生感受到所迸发出来的衷情。从1933年5月出生到1949年末家乡解放,他在旧社会度过了十六年之久,在这段日子里,他亲眼看或亲身感到"含着眼泪去卖唱"和"几家高楼饮酒/几家流落在街头"的乞讨生涯,更加让他刻骨铭心的是日本鬼子奸、掳、烧、杀同胞的血腥场景和亲人在人间地狱的苦难岁月。
没有经历过数九的严寒,无法感受阳光的温暖;没有饱尝苦涩的黄连,怎能体会蜜糖的香甜。解放后,他沐浴着党的阳光,同时,也看到了广大劳动人民扬眉吐气、欢天喜地的幸福情景,一生中,他第一次享受到空气的清爽和心情的舒畅,从而,也激发了他旺盛的创作热情,仅管在往后的日子里,他从事过多个与音乐毫不相干的岗位,但一颗民族音乐的种子已深扎在他的心怀,并不断绽放出绚烂夺目的花蕾,他的可贵之处在于在任何情况下痴心不改,追求不止,做到艰难中,坚韧不拔;贫苦时,矢志不移;风雨中,步履不变;胜利中,奋斗不止。人们不禁要问:是什么力量支持谢邦道这样做的呢?那就是对民族的爱,对祖国的情,因之,在这部歌曲集中,一首歌曲是一片芳香,散发着对伟大祖国的无限爱恋;一部音乐是一部乐章,演译着对光辉民族的一片礼赞。他用自己的行动为我们树立了一个热爱、继承和弘扬民族音乐的榜样。他的行动和大量优秀作品证明:他无愧为当代我国一位民族音乐家。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由于制度不健全以及其它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是培养人才,造就人才的国家,但同时也是浪费人才,埋没人才的国家。多少大学生甚至硕士生、研究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有的即使好不容易找到了,但与自己十几年辛苦掌握的业务挂不上勾,至于许多有才之士,因无好的领导及机遇本人的专长无法施展,这更是随处可见的普遍现象,音乐界当然也不例外,像谢邦道这样的情况,如果他被某专业文艺团体看中,从事他心爱的民族音乐创作活动,那么他的作品的传播渠道和成功系数要多得多,大得多,遣憾的是,他仅是一名基层的业余音乐爱好者,他的作品除了供发表可能在社会上产生一点点影响外,极少有可能受到歌手青睐成为舞台或影视上的音像作品,更不要说流行了,有时为了发表还得自己掏版面款,这样的结果使许多好作品、好作者被无情地埋没了,这是一种多么悲哀的局面,因之在这里,我们对像谢邦道这样长期在基层默默无闻为弘扬民族音乐呕心沥血的作者们表示深切的同情和崇高的敬意。正是千千万万像谢邦道这样的作者为我国的民族音乐事业奉献出无数优质产品,同时,也奉献了自己的聪明智慧和青春年华,用他们的热血和激情催开了遍地民族之花,打扮着可爱的祖国之家。
在谢邦道《丹枫秋韵》付梓前,我衷心祝贺这束鲜艳的民族音乐之花能香浸你的心怀,爱洒你的心田。也望有更多的歌手把它唱遍神州、响彻天涯。
邬大为
2008年10月6日于沈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