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世界华人音乐家协会官方网站!


中国大陆区组委会电话:010-87875363    15801349607(工作时间:09:00-17:30)

当前位置:首页 > 活动专题 > 活动新闻 > 正文

吮吸地气  响遏行云——记著名音乐家赵季平

引子


  

弦窗外,高天滚滚寒流,白雪皑皑云海。

  

机舱内,随着飞机在气流中穿行的巅波起伏,排排乘客像置身在摇蓝之中,被摇晃得悠然欲睡。

  

突然,随着一阵嘹亮的唢呐声,人们被眼前电视荧屏上火红奔放的场景惊醒:红色宽阔的舞台上,重现出电影《红高粱》的片断:导演张艺谋先是领衔高唱"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接着"我爷爷"(姜文饰)与10多位坦胸秃顶的轿夫,抬着"我奶奶"(巩俐饰),齐声吼唱《颠轿曲》,随后粗犷豪放的《酒神曲》又把人们的耳膜震得灼痛:"喝了咱的酒,上下通气不咳嗽。喝了咱的酒,滋阴壮阳嘴不臭。喝了咱的酒,一人敢走青杀口。喝了咱的酒,见了皇帝不磕头!"……

  

荧屏上播放的是首都体育馆举办的《红高粱》专场晚会的录像。随着舞台上轿子和轿夫的边颠边唱,全场18000名观众跟着击节狂吼。此情此景,感染了机上的乘客,大家屏气凝目在观看、在聆听着窗外的白云像团团棉絮,塞满了苍穹,似乎也凝聚聆听这天籁之音。

歌声从黄土地上飞到了首都北京、飞遍了祖国大地,今天又飞上了万里长空。真是震魂摄魄,响遏行云啊!

  

就在乘客中间,有一位留着背头,双眉紧锁的中年人。他沉默静思,然而胸中却滚动着海的波涛和美的弦律……

  

他就是《红高粱》的曲作者、音乐家赵季平。

  

赵季平现任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陕西省文联主席、西安音乐学院院长。他曾先后与30多位影视导演合作,为《黄土地》、《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霸王别姬》、《秋菊打官司》、《孔繁森》、《水浒》、《天下粮仓》、《大宅门》、《乔家大院》、《狼毒花》等50多部电影和数百部电视剧集谱曲配乐,许多影视作品由于他的配曲配乐而增彩添魂,获国内外大奖;他的电影音乐代表中国,频频走进全球性的著名电影音乐节并获得众多的国际大奖。奥斯卡金像得主、《从毛泽东到莫扎特》的摄影师—美国纪录片大导演阿兰•米勒为了拍摄纪录片《音乐家赵季平》,曾亲自率领摄制组,用了大半年时间,从瑞士跟踪到北京、西安乃至陕北,寻觅赵季平人生轨迹和成功的奥秘。他说:"赵季平是中国音乐里程碑式的人物,是中国的约翰?威廉姆斯!"他的好友和合作伙伴、著名电影导演张艺谋也说:"20世纪80至90年代,中国电影音乐的历史,不能不谈赵季平。他就代表了这一阶段的电影音乐,他是这一时期的里程碑和巨匠"。

  

毫不夸张地说,在中国他不仅创作的影视歌曲是最多的,而且精品率和获奖也是最多的。不仅如此,进入21世纪,他的创作热情更加炽热,成果更加灿烂:从2000年《世纪交响》和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大型交响乐《和平颂》到第29届奥运会歌曲《手拉手》、《盛典》;从在首都北京举办的交响乐《乔家大院》到今年在美国举办的中国新春音乐会《印象?中国》,更在国内外乐坛上掀起了赵季平热。

艺术摄魂、人生如歌。那么,音乐艺术是如何融进他的血液,伴随他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人生之旅呢?


 

艺不压身——扎根黄土吸灵气, "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


  

飞机平稳地降落在西安机场。近处的黄土、绿树,远处的白云、青山,这里的一切一切是那么的熟悉、亲切。赵季平吮吸着弥漫着清香的秦川空气,深情地说:"我回家了!"

  

赵季平的家就在13朝古都西安,就在生他养他的这片厚重的黄土地上,他与电影音乐的"初恋"就是从为电影《黄土地》配乐开始的。

  

陈凯歌、张艺谋等人是"文革"后电影学院第一届学生。他们带着强烈的冲创精神,1983年组织成青年摄制组,准备拍一部以西北高原为题材的电影《黄土地》,陈凯歌是导演、张艺谋任摄影。他们想选一名熟悉西北音乐的作曲家。经西安音乐学院推荐,赵季平列入后选名单之中。一天,陈凯歌、张艺谋等来到赵季平家,听了赵季平创作的《丝绸之路幻想曲》和《秦川音诗》,又听了赵季平对另外几个作曲家的评价。没想到,赵季平尽说同行们的好话。事后,中央音院赵世民问他:"你没觉得说别人好话多了对你是个威胁吗?"而赵季平却坦然笑答:"我没这么想。同行是战友,不应是冤家。不能'卖面的见不得卖石灰的'。即使不用我,我也会为用其他作曲家而高兴。"陈凯歌、张艺谋经过认真比较已确定他为影片作曲了,但他们还要考考赵的人品。过了几天,赵在邮局门口碰见陈凯歌和张艺谋。陈和张说要去找某位作曲家,听听作品,不知他家怎么找。赵连忙说,"这人我熟,他家离家儿不远,我带你们去。"走在半道上,陈凯歌和张艺谋笑了,说这是考验你赵季平的人品。"其它人的作品都听了,觉得你最合适。今天是专门向你宣布:《黄土地》由你作曲。元月二日,我们一起到陕北!"

  

机遇总向仁厚勤奋的人微笑。1984年,他们几个坐着白色的面包车、冒着严寒上了路。他们穿一身棉袄棉裤,酷似一帮青年农民。路过黄帝陵,他们仰望满山绿树、高大的黄帝手植柏以及"文武百官到此下马"和"桥山龙驭"的碑石,个个膝盖发软,全跪下向人文初祖上香拜谒:"老祖宗,我们做一回片子不容易,你得保佑我们啊!"

  

提起陕北,赵季平最熟悉。1970年他从西安音乐学院毕业后,分配到陕西省戏曲研究院。1975年至1976年,他曾到榆林地区采风,跑遍了地区12个县,每个县都呆在10天以上。榆林是陕北民歌诞生之地,传遍全国的《东方红》就是榆林佳县农民李有源唱出来的。悠扬粗犷的陕北民歌就像蕴藏在地下的煤油气一样丰富,听着这歌声,可以感悟人生、舒气励志,特别是那些民间歌手,散发泥土香的原汁原味的演唱,更是令人惊叹和感动。赵季平这次来到陕北,看着起伏的沟峁和沙丘,心潮在奔涌:一定谱写出真切反映在黄土地上挣扎、拼搏人们的豪情心曲。他从大量的民歌积累中找寻跳动的音符弦律,选用了陕北腰鼓和京剧、秦腔的打击乐;还到安塞找到了农民手贺玉堂。当时他们蹲在贺家的石碾子上,听贺唱了三个晚上,曲曲不重样。贺玉堂唱得涕泪俱下,他们听得如醉如痴。"电影《黄土地》里的酒歌,就是贺玉堂唱的!"

  

《黄土地》中结婚场面中唢呐声和打击乐,翠巧、父亲和憨憨突然唱起的信天游以及农民求雨的合唱声,不正释放出赵季平对黄土地的深深恋情吗?看着赵季平谱曲写歌那么认真、卖劲,而对民间音乐又那么熟悉,张艺谋被感动了,他对赵季平说:"我要当导演,到时候我请你作曲!"

  

说来也巧,一天他和张艺谋、陈凯歌及美工何群来到佳县香炉寺,每人抽了一签,都是大吉。"是黄帝在天之灵的保佑,还是抽签显了灵,我们4个人当年都拿了金鸡奖,1984年,是历史性的合作!"赵季平说。

  

赵季平电影音乐的初战告捷并不是偶然的,他的艺品和人品是他受浓郁的家庭艺术熏陶、扎实的生活根底和对艺术的不懈追求分不开的。

  

赵季平的父亲赵望云,是著名的国画大师和长安画派的奠基人,是与齐白石、徐悲鸿、石鲁等齐名的国画大家。在艺术上,赵望云提倡"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在做人做事上,教育子女"待人要善良、为人要忠厚";早在30年代,赵望云就从河北老家先到山东,又到武汉办《抗战画刊》,1942年,定居西安,先后在陕西、甘肃写生做画,打破了传统国画的束缚。他的《农村写生》撩开了林木烟岚的纱缦,展露了农民"茅舍柴扉"里的"粗衣厉食、忍痛挣扎"的苦况,他的一幅幅画就像一曲曲低声沉吟的民谣,反映出人民群众的疾苦和心声。1945年赵季平就是在父亲领着母亲在甘肃平凉采风写生的路上出生的。父亲待人仁义厚道,见流落在西安街头的黄胄是个人才,就收留在自己身边;徐庶之、方济众也是有着艺术才能的热血青年,他不顾孩子多、负担重,毅然把他们收为自己的关门弟子。后来,他们三人都成为著名的画家。赵望云酷爱戏曲艺术,对秦腔、豫剧、京剧都十分爱好。还拉了一手好的京胡。京剧名家尚小云、豫剧名家樊粹庭、常香玉、陈素真等不仅是他的好友,有的还是他家的常客,秦腔名角任哲中还亲切地称他为赵老师。豫剧"狮吼剧团"学员班缺钱办不下去,赵望云就开了画展,把挣来的钱资助樊粹庭和剧团。樊老在世时对他儿子说:"我死了以后,有事就去找你赵伯!"更令人敬佩的是,赵望云为人正直和刚强,他把做人看得很重。抗战时期,赵望云到重庆办画展,当时国民党请他当厅长并委以少将军衔,他回绝了。在延安,中共中央办公厅挂着他的两幅画,党中央撤离延安后,胡宗南截获了这两幅画,他被国民党抓走。后在地下党的营救下,被保释出狱。1957年,由于他就美术创作讲了点实话,有人告状,被打成右派。"文革"中,有人说一条反动标语是石鲁写的,让他这个"死老虎"去鉴定,他仗义执言:"石鲁不是反革命,字不是他写的",从而保护了石鲁。"文革"中,他和石鲁被游街批斗,回来后他却风趣地说:"没啥,游街时看了看市容,两个红卫兵搀着我,我在车上还打个盹呢!"……

  

赵季平就在这样的文化之家成长起来。他从小看父亲画画,与父亲一起听戏;常常拉着同学挤进"狮吼剧团"看豫剧、混进"易俗社"听秦腔。父亲说"绘画是流动的音乐",赵季平则用眼看画,用耳听戏,把绘画与音乐融入自己的胸际。大哥赵震霄(现为新加坡国家乐团首席大提琴)在西安音乐学院学拉大提琴,一次他在看大哥参加演出的格林卡的歌剧《普斯兰与柳 德米拉》序曲,一下子被交响的合奏和大哥的琴声"震"倒,当时他就暗暗发誓:"我将来也要写这样的音乐!"

  

确实,赵季平从小就有音乐的天赋。他八九岁时曾在院子里把小伙伴组织起来,让孩子们把羽毛球拍夹在脖子上当小提琴,把大扫帚当大提琴,他当指挥;小学三年级时他在铅笔盒里放了个纸片"长大要当作曲家",小学毕业时他报考西安音院附中,虽成绩很好,但因父亲是右派,他未被录取;上初中一年级时,年仅十二三岁,在方强老师的支持下,他给班上写了个组歌,结果在全校晚会上,组歌演唱得了第一名;1960年父亲"右派"问题甄别,1961年他终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西安音乐学院附属高中;1964年,他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西安音乐学院,开始他学拉二胡,并在乐队中担任打击乐手,第二年才跟郭石夫、屠冶九、饶余燕等老师学作曲。当时他谱了不少曲子,其中民乐合奏《焦裕禄音乐会》、女声表演唱《誓师大会开得好》、大合唱《青春之歌》受到好评,1965年由他谱曲的歌曲《越南人民打得好》在《陕西日报》上发表后,流行到全国、传唱到越南。1982年,他又考进中央音乐学院进而钻研民乐和西洋乐,天天在琴房里泡着... ...

  

在人生的转折途中,父亲赵望云的话,起了一锤定音的作用。

  

1970年夏天,赵季平从西安音乐学院毕业。分配方案宣布那天,他们在眉县农场劳动,当时黑云滚滚电闪雷鸣。宣布一拨,炸雷响一声。"当时宣布我被分配到陕西省戏剧研究院,天上炸雷响了一下,我的心猛地一惊,觉得不理想。当时我最想去的是乐团或歌舞剧院,"赵季平回忆说,"当时我拿不定主意,心想家有一老胜有一宝,我还是问问我老爸吧!"

  

那时,父亲赵望云被下放到陕西富平云阳镇劳动改造。第二天一大早他就乘车赶到父亲正在摘棉花的田间地头。他悻悻然地告诉父亲,他未被分配到乐团或歌舞团,而分到了戏曲研究院。没想到父亲却爽朗的说:"好啊,那是马健龄长期工作的地方。你不要满足课堂上学的洋理论,一定要下接地气,去学习民间艺术,从中吸取营养,这样才能创作出反映人民心声,人民喜闻乐见的作品!"

  

父亲具有战略眼光的勉励,决定了赵季平今后的人生轨迹。

  

秦腔是中国古老戏曲的代表,它沿着丝绸之路,吸取了许多沿途地方音乐,包括陕甘音乐,蒙古族音乐,维吾尔族音乐以及西域各国的音乐,所以在唐朝时,秦腔可谓是音乐之集大成,同时秦腔也是各种戏曲、包括京剧的鼻祖。陕西戏曲研究院就是以研究秦腔和陕西地方戏为主的艺术团体。赵季平在陕西戏曲研究院这个戏曲海洋里,尽情游弋,一个猛子扎下去就是21年。在这里,他跑遍了关中、陕南和陕北,他钻研了秦腔、碗碗腔、眉户、铜川梆子以及外省砂剧种和各类乐器,《中国谣》、《北方的大树》、《说西安》、《听关中》、《秋月.秋夜》、《这是祖国、这是故乡》等100多首词中,1/3以上的词都是经过他的谱曲插上了飞翔的翅膀,不少在全国、全省文艺评奖中获了奖。此间,由他指挥的大型戏曲剧目不下30部,由他配器的总谱加起来可以拉一架子车。深入基层,吸收地气,使赵季平的歌曲创作有了丰厚的底蕴。1987年,张艺谋执导电影《红高粱》,毫不犹豫的选用赵季平作曲。他与赵季平商量,破常规地运用30只唢呐、4支笙和一座中国大箭鼓一起奏鸣,随着姜文"唉——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哇,往前走,莫回呀头,通天的大路九千九百九千九百九哇——"一下子把生命的呐喊痛快淋漓的表现出来。这中间,赵季平在行腔中不仅采用了山东地方戏曲的柳腔和茂腔,而且还加上了秦腔花腔的唱法,曲调也运用了打夯歌的素材;《酒神曲》则吸收了河南豫剧和民歌《抬花轿》的音乐元素,加上唢呐等乐器的配乐,把中国人的精神不倒和男性的阳刚之气发挥到极致。

  

"妹妹大胆地往前走"的歌声传变了大江南北。赵季平从《红高粱》音乐的成功中汲取了前进的动力,他沿着民族化、现代化的音乐之路"大胆地往前走"。

  

赵季平40年的艺术生涯,使同行们惊奇地发现,赵望云为人从艺的"基因",在赵季平身上有惊人的"克隆":赵望云说"美术是凝固的音乐",赵季平则说"让音乐成为流动的美术";赵望云提倡"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赵季平则提倡"一手伸向生活,一手伸向现代;"赵望云崇尚"为人生而艺术",赵季则崇尚"为艺术而人生"。


  

艺无定规——厚积薄发贵创新, "该出手时就出手"


  

有人说,电影音乐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艺术。赵季平相继与陈凯歌、张艺谋合作为电影《黄土地》、《红高粱》配曲成功后,先后与30多为影视导演合作,为不同题材、风格的影片成功地配乐作曲。中国电影音乐学会原会长王立平评价赵季平时说:"音乐进入电影后,受到很多限制。然而,赵季平通过自己的长期积累,突破了这些限制。他善于在'随'时上做文章,有时'鸡'也许不怎么好,但是有了好的音乐,'鸡'也能成为'金鸡',甚至会变成'凤凰'! "

  

赵季平在戏曲研究院时抓紧时间深入到陕南、陕北和关中农村采风,不仅如此,他的足迹还跑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贪恋地从民间艺术中吸取营养。他牢记父亲的教诲:艺不压身贵在学习,艺无常规贵在创新。赵季平说:"作曲家必须思维开阔,不能太匠气,很多看来不起眼的东西,积累多了,总有用的时候,有时用好了,能起到一两拨千斤的作用。"

  

赵季平音乐的"调色板"很宽很厚。乐坛的吹、拉、弹、唱和各种乐器,他都熟悉,他娴熟地运用音乐上的十八般武艺,根据电影主题和情节的需要,为我所用,谱成一首首撼人心弦的音律。这就像沙漠下蕴藏已久的石油,只要有了井口,就会突然地喷发出来。

  

提起脍炙人口、传唱极广的电视连续剧《水浒》的主题歌《好汉歌》,赵季平深有感触。1997年,《水浒》剧组让他谱曲,开始写的二首歌,一个是彭丽媛唱的《天时地利与人和》,一首是《公道在人间》,都比较正。但考虑到写的是梁山好汉们聚义造反精神,若没有个火爆野性的歌曲搭配,难以反映梁山好汉们的豪情,也难打到老百姓和观众的心上。赵季平反复琢磨,回味昔日山东采风的旋律,顺口从嘴中蹦出了一句"说走咱就走"的山东方言。"这首歌就是从地方语言中渗出的旋律",赵季平回忆说,"我小时候爱看豫剧。豫东与鲁西的音调都差不多。这种感觉一出来,我就抓住不放,我把山东地方小调《锯大缸》信手抓来,加以改造,一气呵成写成了《好汉歌》的曲调。"在录音前,词作者易茗赶来,把歌词改成:"大河向东流,天上的星星参北斗。说走咱就走,你有我有全都有,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风风火火闯九州哇——"。《水浒》播出后,这首歌不径而走,在全国城乡广为流传,当年在西安街头卖彩票的摊前,到处都在放"该出手时就出手"。

  

《好汉歌》的成功,可以说是赵季平广为吸纳民间音乐元素,长期发酵出来沁人心脾的的一种醇香。这首歌被评为20世纪华人经典音乐作品。

  

靠着长期的积累,赵季平在吸收地气的同时,充沛了自己的艺术元气。他在音乐王国里自由翱翔,"该出手时就出手",为一部部电影和电视剧配乐作曲。

  

为谱写主旋律影片《孔繁森》的音乐及歌曲,赵季平也来到西藏。孔繁森在西藏学了一首民歌,赵季平很喜欢这首歌的质朴上口,就以这首歌为音乐的骨架,在影片结尾时,由孔繁森自己唱的歌作为男声合唱:"我们是高高的雪山,我们相会在雪山上,我们要告诉人们不要有灾难和病痛,让人们一生都吉祥。"歌声赞美了孔繁森的伟大和质朴。

  

陈凯歌执导的《黄土地》、《霸王别姬》,如果不看作曲者名字,人们想不到是赵季平一人写的;张艺谋执导的《大红灯笼高高挂》、和《菊豆》,都表现了人性的压抑,但在赵季平音乐的塑造下,一个巧一个拙,一个酸一个苦。

  

在为《大红灯笼高高挂》配乐时,由于赵季平雪天到山西拍摄现场,回西安后因房间太热,就感冒了。他发烧躺在床上,脑子里全是音乐,旋律绕着脑袋转,京剧里的过门挥之不去。突然,他想起音乐要造成一个循环圈,让女声哼鸣着,给人感觉确是有股鬼气,告诉人们,在旧中国的女人们都逃脱不了这个归宿。带着京味的音乐弄到谱子上,张艺谋一听,"真好!"

  

《秋菊打官司》的音乐构思也是独特的。赵季平看完样片后对张艺谋说,这个片子是记录片式的,如果把作曲家的主观创作意图放在第一位的话,片子的纪实性就破坏了。咱这次玩个绝的,弄几个老艺人弹月琴,配上碗碗腔领唱,秋菊每走上告状路,陪着乐器就唱一声"走哇——",观众在下面叫好。后来,在为影片《黄河在这里拐了个弯》配乐时,赵季平到榆林找到西部歌王孙志宽,让他配上原汁原味的陕北民歌;在为影片《桃花满天红》、《活着》配曲时,他还到陕西华县高唐镇,请来玩皮影的老艺人弹奏。"要不是我在戏曲研究院这么多年,我怎么知道华县还有这批老艺人?"

  

艺术贵在创新、贵在探索。"艺无定规,一定要放手,异想天开,打破条条框框,为我所用!"在为《菊豆》配曲时,张艺谋开始说,上次《红高粱》用的唢呐真棒,这次咱弄50把二胡怎样?赵季平说,行,咱试试。结果一试不行。赵季平说:"看了画面,总觉得一支乐器,一只埙在那里吹,这样会一种气氛悲凉幽魂飘荡的感觉。"张艺谋当即表示,嘿,这个好!说到影片《风月》,赵季平看见巩俐扮演的江南大院的大家闺秀,他说,一出来就像人面桃花,总觉得有一个楚楚在那里揉弦。陈凯歌听了用苏州评弹作的主题曲,高兴地说:"我要的就是他!"谈到这,赵季平说:"我给巩俐的音乐,构成了一个阴柔、女性化的旋律,表现女性压抑中的内心喘息;就像小时候看我父亲的画,老觉得中间有个旋律在流动。"

  

电视连续剧《大宅门》的音乐是在10天内赶出来的。当时为了赶时间,电视剧剪出5集给他寄5集,他们每看一集就构思一集,做出个音乐规划。他全天候工作。他把京韵大鼓和京剧揉在一起,同时还用了京剧里的打击乐,增强了该剧的旋律和韵味。

  

《大宅门》主题歌演唱者胡晓晴见到赵季平说:"赵老师,我唱你谱的歌时,我把自己多年的磨难全唱进去了,唱得我心都醉了,真过瘾!你真厉害,这首主题歌揉进了7种音乐元素——京韵大鼓、京剧、平剧、豫剧、梆子、民歌、通俗!"

  

是的,在赵季平笔下,写江南的,是江南味,写山东的是山东味,写陕西的是陕西味,写北京的,让人一听,是地道的京味。赵季平说:"我的艺术实际上继承了先父的东西。老父亲一直在民间,追求作品的人民性。音乐作品不单要进音乐史,更要进入人心,这样才能成为经典。"

赵季平的书房里摆着多年用的钢琴,书架上摆《金鸡》、《飞天》、《金鹰》、《金钟》等10多种奖杯和证书。他创作的绝大多数作品都出自在这个不大的书房。他说:"我的家在这里,我的艺术之根也在这里,说起来也怪,我一坐在我的书房,我全身的音乐细胞就活跃起来。我的音乐艺术磁场就在这里!"


艺无国界——气象万千贵包容,歌声飞遍五大洲


包容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兴旺发达的关键,也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关键。

赵季平长期生活在陕西,家长期住在西安碑林博物馆旁。从小的耳濡目染,对中国历史和民族艺术产生浓厚兴趣:秦始皇兵马俑军阵的恢宏气势,汉阙唐陵特别是霍去病墓前的石雕的雄浑博大,绚丽多姿的唐三彩和墓葬壁画,使他流连忘返,思绪万千:唐代的中国之所以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就是她具有的包容性。别的不说,博物馆里展示的唐三彩骆驼上的乐妓俑,有吹笙的、弹琵琶的、还有敲鼓的,酷似一个民族乐团;西安(长安)是丝绸之路的起点,沿途又吸纳了多少地域民族的音乐呵!

1982年,他在戏曲研究院时创作的《丝绸之路幻想曲》以及近年创作的《梦回大唐》交响民乐,在西安和大唐芙蓉园里久演不衰;2000年他又以唐代一个词牌,创作了大提琴与室内乐《关山月》。2000年,应美籍华人大提琴演奏家马友友之邀,他在美国举办了《关山月》音乐演奏会,随后,马友友带着这个曲子,到全球巡回演出。在美国,他会见了好莱坞著名音乐大师约翰•威廉姆斯,并听了他指挥的波士顿交响乐团的演奏。"威廉姆斯是个音乐精灵,他谱的歌曲神了、很现代、很好听。"赵季平感慨。有人问赵季平:"你对美国文化有什么感觉?"赵季平说:"我到这里是浮光掠影,我参观了大都会博物馆,画廊里的装饰都是异想天开的、多民族艺术的综合,可以说对美国印象最深的就是它是一个包容性很强的国家。"有人又问:"你偏爱欧美的哪个作曲家?"赵回答:"力度和博大我喜欢马勒,觉得他很有包容性,作品有气象万千的感觉。"

其实,赵季平的音乐给人也有气象万千的感觉。别的不说,单在为影视作品配乐所采用的乐器就五花八门:《红高粱》的唢呐、《菊豆》中的埙,《五个女子和一根绳子》中的南音尺,《天出血》中的排箫,《心香》中的古琴,《霸王别姬》中的京胡,《活着》中的板胡,《风月》中的琵琶,《往事如烟》中的三弦,《月光山谷》中的马头琴,《黄土地》中的腰鼓与打击乐等等。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赵季平对各种艺术乐器的包容。"我深知自己的不足。当我发现别人的长处时,我会非常敏感地去学。"赵季平认为,"最聪明的人是把别人的东西学过来为我所用。"

赵季平待人谦和仁厚。为了音乐他追求"读百卷书,走万里路,采四面风,交八方友"。难怪圈里圈外的人都称赞他的艺术和人品。他在音乐界的朋友可谓遍天下,他像只蜂巢里蜂王,专吃工蜂(朋友)们给他提供的各种蜂王浆。

继电视连续剧《大宅门》之后,电视连续剧《乔家大院》又与全国观众见面。前一个音乐是京味浓郁,后一个晋味十足,特别是《乔家大院》主题曲《远情》中运用晋胡和二股弦伴奏的女歌唱家谭晶的独唱"看尘缘苦短,叹人间路长,不能够容我细思量…..."接着"咚呛里个隆咚呛",一下子把乔致庸对事业追求的执着和不平凡的经历表现的淋漓尽致,用简洁、富有山西风格的音乐之美,将剧情推向高潮。提到这部电视剧的作曲,赵季平说这是与导演胡玫和总制片人孟凡耀合作的结果,也是他两次到山西采风,一路上听民歌晋剧,看地方戏和秧歌,拼命把民间优秀的音乐之美融化在自己的血液中"喷发"出来的结果。

2007年,在全国热播的35集电视连续剧《狼毒花》,也是赵季平与导演兼主演于荣光和制片人蒋晓蓉精心合作的结果。《狼毒花》是在山西、内蒙一带拍的。黄河流域的音乐素材赵季平积累很多,谱曲前,他又一次到山西和陕北榆林采风,听地方民歌和信天游,回来后再创作,歌手的嗓音带有些沙哑,凸现了西北那种特有的苍凉和凄美。播出后,解放军空政歌舞团的"第三代江姐"到西安,一定要见他,她说:"听到电视剧主题歌,我就会哭,音乐是在太感人了。"导演胡玫也感慨地说:"哎呀,片子越来越离不开音乐了!"

人们常说,艺术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而赵季平却进一步认为:越是民族的东西,越要与时代同步,越要走向世界、感染世界。民族音乐如果关在国内,锁在家里,那如何在海内外寻觅知音,产生共鸣,成为世界的精神财富?因此在这个多元化的世界里音乐创作也要解放思想,对外开放,让中国音乐走向世界,让世界认识中国音乐。

赵季平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早在大学学习期间,由于父亲右派的缘故,文革中许多政治运动他就没有资格参与。他利用"靠边站"和当"逍遥派"的机会,把自己关在琴房里一部接一部地攻读贝多芬、莫扎特、柴可夫斯基、普罗科菲耶夫、肖斯塔科维奇、德彪西等人的传世经典;经过一番苦功砥砺,他无师自通,学完了和声、复调、作曲、配乐等全部大学专业课程,默默的构筑自己音乐金字塔的基础。在中央音乐学院深造的两年中,他更是乐于当"苦行僧",努力研究探索国际音乐大师作品的特征和成功经验。难怪20多年后的欧洲之行他专程拜访莫扎特、贝多芬和歌德的出生地和故居之后,生动准确地评价"莫扎特是锦缎,贝多芬是铁臂铜墙";也难怪在《乔家大院》播出后,他又伏案三个月,以西洋交响乐为主,配以酝酿了一年的民乐,改编成民族交响乐组曲《乔家大院》,2007年6月在北京首演,引起轰动,被业内人士称为当代中国继《梁祝》之后诞生的又一部音乐史诗。

"所谓音乐,不管西洋古典、民族和通俗的,一个作曲家,不应当把他们割裂开,应当了解他们各自的长处和特征,取其精华,为己所用,"赵季平认为,"这样中外音乐产生的冲击力和影响力将是强大的。"他举例说,由刘欢和王菲在《笑傲江湖》唱的片尾曲,既有美声的音素,又有通俗和民族的特色,"不管是正派邪派,拿来为我所用,达到无招胜有招的效果"。一个朋友告诉赵季平,《笑傲江湖》主题音乐播出时,那个'咿呀'一声特别刺耳,就连他家的猫听到了也受惊跑开。"我就是用'唉呀'一声,产生一道剑光闪出的效果,勾勒出一个武侠天地,武侠世界!"赵季平说。

1996年初,赵季平应邀到瑞士参加第二届国际电影音乐节。亚洲参加这届音乐节的仅中国赵季平一人。在音乐节上,两届奥斯卡金像奖得主、著名导演阿兰•米勒率9人摄制组拍摄了《音乐和赵季平》纪录片,在全球发行播出;世界著名的华纳唱片公司代表莫尔闻风赶来,为赵季平出了唱片。这个公司为中国出唱片这是第一次。原来,赵季平与莫尔相处后得知他是看了中国电影、听了他的音乐后才产生了这样的兴趣和打算。之后,他对中国的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包括家里摆的中国式家具,墙上挂的是中国的二胡、琵琶,他们全家都在学中文。在这届音乐节上,放映了中国电影《炮打双灯》。影片中赵季平用富有苍凉的音色的大笛与交响乐队组合,使黄河岸边农村大院主仆之间的爱情悲剧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宣泄,感人肺腑。音乐节这样评论:"中国《炮打双灯》的音乐是东方能够和坂本龙一竞争的对手。"坂本龙一写的《末代皇帝》音乐得了奥斯卡金奖,是电影音乐交响化的典范。会后赵季平才得知,他参加这届国际音乐会是日本作曲家武满彻先生推荐的。武满彻先生给日本电影《乱》(根据莎士比亚话剧《李尔王》改编)作曲。 第一届音乐会请的是日本武满彻,第二节举办时他去世了,只请了中国的赵季平。武满彻生前就对人说:"赵季平这个中国人,你们要注意他。"纪录片《音乐家赵季平》解说词说;"赵季平是最具东方色彩和中国风格的作曲家。"

1994年,赵季平的《第一交响乐》,由葡萄牙里斯本交响乐演奏并录制成唱片,在全球发行;特别令人关注的是2000年6月,赵季平应德国著名的柏林爱乐乐团之邀,在柏林的森林音乐会上,演奏了赵季平的作品。

6月25日,夕阳西下,清风爽人。赵季平携夫人孙玲应邀来到音乐会现场。他们举目一望,嗬,在浓密的森林浓荫中间,开辟了一块偌大的草坪,草坪一侧是音乐舞台,草坪上坐满了前来的听众,足有二万五千多人!音乐会一开始,就演奏了伯恩斯坦、拉威尔等大师的作品,下半场第一个就是赵季平《太阳鸟》音乐的两个片段和乐章;接着又演奏了《霸王别姬》交响叙事曲,足足有20分钟,占去音乐会节目的1/4!

演出结束后,他应邀登台与观众见面。整个会场轰动了,掌声经久不息地回荡在林中夜空。"我真正体验到了什么是震耳欲聋,掌声雷动,真正感到我们中国的音乐有如此大的魅力!"赵季平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

同样令人兴奋的是,2003年,他应邀在香港成功举办了《乐坛神笔——赵季平专场音乐会》;其后,又在美国举办了中国新春音乐会《印象•中国》,演奏了赵季平的音乐作品,听众们连声称赞:"中国音乐太美了,赵季平的音乐是中国人的骄傲!"


艺无止境——人生如歌抒真情,事业永无休止符


音乐是影视作品飞扬的灵魂,精神是人之生命真正的脊梁。

上帝创造了男女,也造就了男女一对的和谐。男女就像"人"字的撇和捺,相互依靠,相互支持。

在审视赵季平的成功人生轨迹时,不能不谈到他父亲,同时也不能不谈到他的两任妻子和儿子。

赵季平的结发之妻孙玲,是在"文革"的特殊时代与之结合的。赵季平上大学时,孙玲是西安音乐学院附高中学生。"文革"时孙玲参加了赵季平同学组织的"红喇叭宣传队"。孙玲平时话少,比较内秀,长得也漂亮,属于大家闺秀,赵季平对孙玲一见钟情。"文革"中一天学校来了一个女军官,一个老太太,巡视孙玲所在班的大教室。事后听说这个老太太就是邱会作的老婆,是给林彪的儿子林立果选妃子,他们一眼就看中了孙玲,差点就被选走,后来一政审,因孙玲家庭出身不好,就放弃了。

是孙玲的美貌,还是"同病"相怜,赵季平对孙玲格外爱恋,拼命地追。开始孙玲也因家庭问题怕连累赵季平,有意躲着他。毕业后,孙玲起初分配到黄河壶口瀑布所在的宜川县,后又调到贵州遵义文工团,赵季平就锲而不舍的到宜川和遵义去看望孙玲。当时孙玲得了肺病,人很瘦,为了调孙玲到西安,赵季平动用了各种关系。1971年到西安他们结合后,孙玲的病竟奇迹般的好转。第二年春节刚过,他们的儿子赵林出生了。三十年中,为了支持丈夫的音乐创作,她把关爱丈夫的起居饮食、教养孩子的大量繁琐的事一人承担起来,同时她也是赵季平音乐的第一读者、听众和评论员。"我是不称职的丈夫,没有孙玲,我就没有创作的灵感和动力,我的音乐承载着孙玲的贡献。"每提起孙玲,赵季平就眼含热泪,面露愧色。陈凯歌也说,孙玲是我们的好嫂嫂,她培养了两代作曲家——赵季平和赵林!

"我后来的一些作品,是带着对孙玲的感情去写的,"赵季平动情地回忆,"2000年2月,我带她去德国、巴黎、比利时、荷兰和欧洲走了一圈,五月又到了台湾参加我的舞剧《大漠孤烟直》首演,十月份又到了美国… …在台湾,孙玲听了《大漠孤烟直》的主题音乐《天国的爱心》号啕大哭,台下也哭成一片,我想她从音乐中感到了我对她的爱心。从美国回来之后不久,她就咳嗽病倒了。"

孙玲得了肺癌,并到了晚期。

如晴天霹雳,五雷轰顶!

孙玲住进了北京通县肿瘤医院。孙玲在炼狱般的化疗过程中,强忍着病痛,用毅力支撑着身体,也用微笑支持着赵季平和儿子赵林的音乐创作。

舞剧《情天恨海圆明园》是赵季平在孙玲住院期间完成的。从昌平儿子家中赶到通县医院,百来里,赵季平每天一个来回去照料孙玲。孙玲鼓励赵季平:"你不能有背于朋友。你出了好作品,就像给我吃一付特效药。"于是,赵季平每天上午关在屋里写《情天恨海圆明园》,下午赶到医院。"我也是在炼狱里为孙玲写的主题曲。我把对孙玲的爱融到音乐里!"

《情天恨海圆明园》在北京天桥剧场首演。孙玲抱病到现场观看,她被剧情音乐深深打动,面如泪洗。

在照顾孙玲的一年中,赵季平给病床上的爱妻打饭、喂药、按摩、洗脸、擦身甚至端倒便盆。他要用最后的爱回报妻子对他长年的爱。孙玲也用生命的最后精力,支撑着全家和赵季平父子的音乐事业。

子从父业的赵林,1996年从中央音乐学院毕业后,分配到中央民族乐团。随着陈凯歌执导的电影《和你在一起》的公映和电视连续剧《射雕英雄传》的热播,作曲赵林也成为音乐界知名人物。在创作《和你在一起》的音乐时,如何把古典音乐和现代音乐、民族音乐融在一起,赵林开始束手无策。孙玲得知后,躺在病床上对儿子说:"人生有两种磨难,一种是肉体上的,一种是精神上的。我是肉体上的,你和你爸是精神上的,但精神上的磨难更难。你们要挺住,坚持就是胜利!"

倪萍是赵季平多年的好朋友。一天,倪萍请赵季平为电影《美丽的大脚》作曲,但得知孙玲病重后,就东奔西跑地找药、寻医生。她不好意思再催问作曲一事。孙玲得知后,却催着赵季平去作曲。"没有孙玲督促,我是不会写《美丽的大脚》电影音乐的。"赵季平从2002年8月1日开始写,9日赶写完。"本来我们约好,让她和我们一起看儿子的作品《和你在一起》和我的作品《美丽的大脚》,可没想到19号……"赵季平回忆着,突然哽咽了。

那天,天色阴霾,空气沉闷。孙玲突然病情恶化,失去神态。赵季平闻讯冲进病房,把昏厥不醒、气若游丝的的孙玲搂在怀里,不停地呼唤:"孙玲,你醒醒,我在这儿呢!孙玲,你醒醒!……"赵季平声嘶力谒,泣涕涟涟。孙玲最终没有醒来。她躺在赵季平的怀中做着永不醒来的梦。

那天夜里,医院一片静谧。月光透过树杈,在水泥马路上洒下了斑驳的白花。赵季平来回踱步,彻夜未眠。住事如风,赵季平吁噫感叹。耳畔似乎鸣响着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似乎听到贝多芬对持他事业的女友安娜•堆兹所说的:"孤独,我像一个狱中人;然而,上帝却派你来了……"此时此刻,赵季平感到有生以来从未有的孤独,他觉得天似乎塌了一半。"孙玲不正是上帝给我派来的天使么?她怎么会走了呢!?"

赵季平体重减少了10公斤,他的创作也跌入了低谷。他把孙玲的骨灰捧回了西安,在家中一间屋里为她设立了灵堂,骨灰盒上方摆放了孙玲身穿紫红上衣,面带微笑的照片。"我一进家,就总觉得孙玲没有走,她在看着我,听我在谱歌、弹琴。于是,我的创作灵感又被激发起来。"

有所失必有所得,付出和收获总是成正比的。2002年底,赵季平作曲的电影《美丽的大脚》获金鸡奖最佳电影、最佳导演、最佳女主角等几项大奖,赵林作曲的影片《和你在一起》获金鸡最佳音乐提名。父子俩同时竞争金鸡奖,这在中国影视界还是头一回!

"这两首歌曲是写给妈妈的。我为《和你在一起》、《射雕英雄传》写歌谱曲时,正是妈妈病重之时。是她看着我写出来的。没有妈妈的鼓励,就没有这两部作品!"赵林回忆说,"妈妈临终前,还叮嘱我要照顾好我爸!"……

一天,中央音乐学院汉字学家赵世民来到赵季平家,一同探讨庄子哲学和生死问题。当赵世民谈到"庄子管死叫至乐——庄子之妻死后,庄子鼓盆而歌,为什么?庄子说,她刚死时,我也挺伤心的,后来一想,本来她没有生命,没有形体,没有气息,后来变成了气,气又变成了形,形又变成了生命,现在又变而为死,这种生来死往的变化就像春夏秋冬四季运行一样。人家静静地安息在天地之间,难道不值得歌唱吗?"

赵季平认为庄子折哲学的高奥,表示要创作庄子的大提琴曲《梦蝶》。他认为音乐最擅长表达庄子的这种哲理的感悟。

赵季平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吸取智慧和力量。他决心不辜负孙玲的期望和时代的要求,步出阴影,再铸辉煌。

正在这时,新的爱情、新的知音又闯入了他的生活。

2003年10月的一天,赵季平正在家中创作,突然传来几声清脆的敲门声。

赵季平打开门,只见一位秀丽端庄的中年女子笑吟吟地站在他面前:"报告,我是张坚给你派来的女朋友!"

如红杏入墙,如春风扑面。赵季平连忙把她迎进屋,沏茶,削水果。原来这是赵季平的挚友、成都军区战旗文工团艺术指导张坚给她介绍的女朋友,张坚看到一年多来赵季平孤独生活和工作,心中萌发给他再找个妻子的念头:"他没有人给他做饭吃啊!他得找个老婆!"

张坚先给他介绍了个部队军医,赵季平顾不上到成都去看;过了个把月,张坚觉得给他找个文艺界的女朋友更合适,又催他到成都,但又被赵季平借故拖了下来。最后无法,张坚只得让女方借出差路过西安的机会,前去登门拜访。

赵季平打量着眼前的女朋友,觉得她有几分像孙玲年轻时的模样,顿时有了好感。在交谈中获知,她叫张宁佳,是成都新都川剧团的女演员,曾在1983年进京拍摄大型神话川剧电影故事片《芙蓉花仙》,扮饰主角花仙,一时名声鹊起,还成为全国青联委员。后与前夫离异后,因找不到知音,一直带着女儿婷儿独自生活。这次她与赵季平一唔,顿觉觅到了知音。

更使赵季平感到惊奇的是,张宁佳与前妻孙玲有那么多的相似,且不说她俩的像貌相似,就是出生地也在同处:她俩都是在成都一家妇幼保健院出生的。"我从小在成都陕西街长大,工作在成都市西安路!"张宁佳对记者说,"我与西安有缘,我在成都的家离孙玲的娘家只有5分钟的路程。"

"哟,大姐怎么穿的这件衣服和我的一件衣服一模一样?"张宁佳看到室内孙玲遗像穿的一件紫红绣花上衣,突然惊呼起来。她打开箱子,取出这件衣服,从款式、颜色到花纹完全一样!

宁佳是孙玲的转世?还是苍天的有意安排?抑或是庄周梦蝶中的"蝴蝶"飞进了他的"窗口"?

赵季平从美丽爽朗的宁佳那里找到了当年他与孙玲的"初恋"感觉。他俩相爱了。

他们开始频频通信通话,后宁佳转入西安音乐学院任教,活泼美丽的女儿也转到西安上中学。他俩于2005年住在了一起。当时宁佳要领结婚证,但赵季平不同意。"我守着老规矩,男人续弦(弦)必须等3年之后,"赵季平说,"我们俩是在2006年领的结婚证。"

宁佳十分善解人意。她每天清晨六时起床,先是把孙玲的遗像镜框擦拭干净摆好,然后下楼买菜,回来给赵季平做饭、磨豆浆。她做得一手好菜,让赵季平顿顿吃新鲜饭、不重样。她曾多次面对孙玲的遗像喃喃自语:"大姐,你放心吧,我会把季平照顾好的。"

温馨又充满了新的家,宁佳又替孙玲把塌下的半边天撑了起来。

更使赵季平感动的是每逢春节和清明,宁佳就会在孙玲的遗像前上香、摆上花果,同时为赵季平母亲和孙玲上坟。每提及此事,赵季平都感动不已。

"我的第一专业是厨师,第二专业当教师!"宁佳把热腾腾、香喷喷的饭菜端上桌,请记者和家人一起吃饭。看见赵季平吃的是那么香,记者不禁感叹:"季平啊,你下半辈子太幸福了。"这时,宁佳突然抢着回答:"我下半辈子也很幸福呀!"

他们双层单元楼门前,一幅红色的喜庆对联道出了人们的祝福:"天作之合结良缘,永结同心成佳侣"。

自赵季平2003年10月与张宁佳结识之后,赵季平的音乐创作激情又一次被点燃。

除了为一批电影、电视剧作曲外,值得一提的是为纪念抗日战争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和面京大屠杀谱写的大型民族交响乐《和平颂》。这个创意是时任南京市委书记李源朝于2000年提出的。因为孙玲有病,这个工作拖了下来。孙玲病故后,赵季平开始写,在张宁佳鼓励支持下,2004年3月18日赶写完毕,4月27日在南京首映,获得巨大成功。2005年5月在人民大会堂正式演出。全曲共分"大江、江泪、江怨、江怒和和平颂"5个乐章,由南京民族乐团、香港中乐团、台北市国立乐团300多人联袂演出,十分火爆,后又在香港、台湾和新加坡等地演出,开中国民族音乐联合演出之先河,被音乐界赞誉为:"西方有贝多芬的《欢乐颂》,东方有赵季平的《和平颂》!"在京演出前,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刘云山会见了赵季平,给予了热情鼓励。

2007年,赵季平应邀参加了奥运会开幕式音乐创作。他创作的奥运会歌曲《盛曲》和《手拉手》获奖。谈到开幕式中他创作的《大秦古韵》最后审查时被取掉,他显露出顾大局的胸襟。当时动用了上千名解放军战士饰演秦兵马俑,苦练了近一年,并用秦腔伴唱,很有阳刚之气,但中央有关领导认为这届奥运会是以和平为主题,秦俑的武打场面与和谐世界气氛不符,加之没有国剧京剧,就改掉了。当时秦腔名角李梅等给他打电话说战士们听说删掉了这台演出,都哭了,让他转告张艺谋,能不能保留《大秦古韵》?赵季平劝解说:"这是国家的大局,要服从,这是艺谋也不能决定的。"

眼下,年过六旬、头发已泛华发的赵季平更加繁忙了。他除了歌曲创作、社会活动外,还担负起拥有1000多名教师、3000多名学生的西安音乐学院院长的重担。他要抓好学科建设,努力提高师资队伍素质,把学风、校风搞好,"百年育人,绝不能误人子弟!"

生命有限,艺无止境,赵季平正在走一条不平凡的音乐之路。他胸有波涛,笔走龙蛇,成功为秦腔交响乐《梦回长安》、陕北民歌剧《米指的婆姨绥德的汉》等谱曲并拍任音乐总监;正为电影、电视剧《大梦无痕》、《天地民心》、《大秦帝国》、《孔子》、《李白》等作曲谱歌……

生命如奔腾的长河,音乐则是长河中激起的浪花。前妻孙玲可能正在天国里给她秦响的一首首天籁之声,老父亲赵望云也可能在天堂里欣赏着儿子响遏行云的歌曲而感到自慰。

MORE >

协会介绍

世界华人音乐家协会

世界华人音乐家协会是通过香港政府注册的由全球华人中的歌唱家、作曲家、词作家、音乐理论家、音乐教育家、音乐社会活动家、群众文化工作者自愿组成的的世界性学术团体。协会的宗旨是弘扬中华音乐文化,促进国际艺术交流......【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