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世界华人音乐家协会官方网站!


中国大陆区组委会电话:010-87875363    15801349607(工作时间:09:00-17:30)

当前位置:首页 > 活动专题 > 魅力星辰 > 正文

歌传万里 词沁人心

——走近著名军旅歌词作家石祥



人物名片



石祥,1939年出生,河北清河县人。著名军旅诗人、歌词作家、书法家。现任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副主席、中国诗歌学会理事,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国家一级作家。曾任北京军区政治部文艺创作室主任。

70年代,石祥写的配乐朗诵诗《周总理办公室的灯光》,凝聚了人民对周总理的怀念之心和敬重之情。80年代,一首《十五的月亮》深情地抒写了边关战士思念家乡、思念妻子的真挚情感。《望星空》是他献给军人妻子的歌。90年代,他创作了北京亚运会会歌《高举亚运火炬》和第三届全国城运会会歌《让辉煌永恒》。新中国50周年华诞,他为八一电影制片厂大型记录片《世纪大阅兵》撰写了解说词。



久仰的名家

石祥老师是我所熟悉的一位词坛名家。我父亲曾是一位戍边的军人,家中那张《老房东查铺》的唱片是我儿时再熟不过的乐曲,母亲最爱听的则是《十五的月亮》和《望星空》。不少人是唱着石祥创作的歌曲长大的,他创作的许多经典歌曲影响和教育了一代乃至几代人。上个世纪的七八十年代,石祥老师的"灯光"(朗诵诗《周总理办公室的灯光》)和"月亮"(歌词《十五的月亮》)在中华大地,人人耳熟能详,已铭刻在了亿万军民的心田!

7月16日,北京浩歌行影视广告有限公司承办的首届"五洲杯"音乐作品征评大型系列活动在北京的永定门饭店举行,这是一个大型的作品征评活动。然而,正值暑天,73岁的石祥老师来了,还是自己乘着公交车来的。他特意为活动献上了自己的墨宝以示祝贺,他兴致勃勃地为围拢而来的"粉丝"们一一签名。在当天的活动中,他还就当代歌词创作的主导思想欣然授课答疑。

石祥乐呵呵地说:"看到有这么多的词曲爱好者,我特高兴!能多年连续参加民办的评奖活动,我很情愿!"他的开场白是这样三句话:"生命在于运动,文化在于活动,心灵在于跃动。"我想,这就是从战士行列中一路走向北京的文职少将级军旅音乐人的心声。

歌是人类无界的心声,歌是人类共有的财富。歌词的风格和意境像诗人的心性,有的清新隽永,有的忧伤缠绵,有的千般柔情,有的豪情万丈。而石祥的诗富有"日月星"的浪漫,他的词更有"兵之歌"的壮美。其实,早在"十五的月亮"升起的前后,他的佳作都是源源而出,那么月亮是如何升起的呢?我渴望已久,仰目已久。



月亮寄深情

在讲座中石祥老师一往深情地说:"月亮本身是不会发光的,月亮的光辉来自太阳。这太阳是人民、是军队。要记住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老百姓是共产党永远的挂念。我出生于赤贫家庭,房无一间,地无一垅,靠吃救济粮长大的。是人民军队这个大学校把我培养成一个文艺战士。所以,在创作中,我就要为人民鼓与呼,为时代吟而唱。言战士之志,抒战士之情,壮战士之威,扬战士之风。要努力创出一些真善美的艺术精品奉献给读者。每写一首歌词,总要有一点新意。为发表而发表,赶时髦、凑热闹,干脆别写,任何艺术都不是玩闹的!"

谈到创作《十五的月亮》时石祥老师说,他只用了10分钟,但创作前期军旅生活的积淀却有20多年。石祥在部队锤炼多年,他曾访问过某守备师一位年轻的参谋长,这位30多岁的"老兵"家在农村,长期过着两地分居的生活,妻子多年来照顾生病的公婆,直到二老去世,她又独自把小叔子、小姑子拉扯大……在基层连队像这样的"老兵",这样的妻子已不胜枚举,应该有一首赞美她们挚爱和奉献的歌,这个念头一直久久萦绕在一位文职"老兵"的心中。

1984年4月,《解放军歌曲》举办创作学习班,石祥请了一周的假,来到了驻河北高碑店某集团军。一天,他看到几名战士坐在一起忘情地演唱《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就过去问了一声,为什么爱唱"桃花"呢?战士们答道,我们想家,但是不能直接唱"家",只能唱"桃花"来缓解一下心情。这时,石祥想真应该写一首《军人献给妻子的歌》。可是题目写在纸上却词难达意。因为"人称"问题不好解决。称军嫂为"妻子"太老气,称"亲爱的"或"心上人"又太时髦。直到晚上快熄灯的时候,推开窗子,明月当空,一下子让他想起了苏轼的名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轮明月在天,夫妻两地相望,你也思念,我也思念,用"你"和"我"解决了称呼的难题,于是,那首歌曲《十五的月亮》词如泉涌,这首词就这样直抒胸臆,跃然纸上。



心灵的对话

石祥告诫大家:"歌词要写得短一些、精一些、深一些、新一些。当今歌词有的写得太长、太滥、太涩、太俗。'宁可玉碎,不可瓦全'。一首歌词不可能面面俱到,求大求全。歌词要给音乐以飞翔的余地,给歌手再度发挥的空间,不能滔滔不绝地说个没完。"一些脍炙人口的经典歌曲大多数的歌词都是不足百字。歌词要有情节,没有情节就难以流传。这个情节要简要明了,生动活泼。歌词要写得有意境,有真情,这样才能吸引作曲家谱曲。创作是自由的,不可强求。他鼓励大家要有使命感,责任感,用心血去写。

 

石祥退休后,依然默默地坚守着自己的创作理念,默默地唱着自己的歌,因为他是从"兵写兵,兵唱兵"起家的,所以对他影响最大的诗是古代边塞诗歌和革命战争年代的诗歌。他坚持"歌为民所用,曲为民所抒,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我最近看到石祥老师在为上海18位歌词作者结集出版的一本书的序言中写道:"如果说歌词创作是与心灵的对话,那么谱出乐曲就是与感情的交流。歌声不仅承载着历史与现实的情感,歌声还承担起社会的责任。" 

谈到我国当代歌词创作时,石祥说,当代歌词"雕虫"的多,"雕龙"的少,很是担忧。从歌词本身来看,数量不少,质量不高;平庸之作多,精品佳作少;创作得多,流传得少。这需要歌词作者扬长避短,努力提高歌词的质量。从传播媒介来看,业余作者的好歌词,得不到著名作曲家谱曲,著名演员不予演唱。大部分歌曲创作比赛,都要求制作歌曲,录制小样,这要花不少钱,一般歌词作者没这个条件,致使一些好歌词没有著名作曲家谱曲,没有歌唱家演唱,群众歌曲更是无人问津,也是一个"钱"的问题。需要有关部门组织创作,适当地予以补贴。

石祥创作的歌词中,有战歌,也有颂歌;有队列歌,也有抒情曲。不同感情的歌词,要体现不同的风格。他认为,歌词的风格是靠作品体现的,不是先设定风格,而是先打造作品,歌词的风格一定要从抒发的感情内容出发。



灯光更难忘

午饭时,有幸与石祥老师同桌,交谈中我曾问起最使他难忘的歌是什么,我想一定会是《十五的月亮》。而他却说:"最使我难忘的是,上世纪70年代我创作的朗诵诗《周总理办公室的灯光》,经著名钢琴家刘诗昆的伴奏,著名朗诵家殷之光的朗诵,引起了很大的社会轰动。在观众席上有一位老大娘听了这首诗以后,泪水'哗、哗'地往下流,大娘说,我一听到这首诗,就想起了咱们的好总理!这首诗选入了全国中学语文教材,被翻译成多种文字传播海外。"

石祥认为"创作无退休",如今,他仍然保留军人的生活作风。每天"闻鸡起舞、闻号息灯"。坚持每天早晨爬山、跑步,锻炼身体。在运动中还想着新的诗作。他说,《永远的丰碑》、《歌唱科学的春天》等诗歌作品就是他在每天的锻炼中办吟诵出来的。

当天晚上,我把见到石祥老师的情景在电话里告诉了父母,二老特别高兴:"建党90周年,我们老年合唱团就是唱着石祥作词的歌获奖的!"他们让我把照片尽快寄来,他们很想见见石祥老师,因为在歌声中他们似曾多次见到过这位同龄的"老兵"!

MORE >

协会介绍

世界华人音乐家协会

世界华人音乐家协会是通过香港政府注册的由全球华人中的歌唱家、作曲家、词作家、音乐理论家、音乐教育家、音乐社会活动家、群众文化工作者自愿组成的的世界性学术团体。协会的宗旨是弘扬中华音乐文化,促进国际艺术交流......【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