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审美感受及体验的生成、发展与升华,归根结底是建立在审美对象基础上的感受和体验。音乐审美体验在全部音乐艺术活动中居有核心地位。艺术作曲家实际上是音乐体验的阐释者,作曲家要把对自己生活存在的体验在艺术作品中表现出来。同时,作曲家既要有审美体验的能力,更要善于积累并丰富自己的体验,否则即使有创作能力,也不可能产生出有长久生命力的作品。
这部音乐作品于2003年11月在湘西凤凰古城公演,将中国极富特色的民族民间乐器、传统管弦乐队、多媒体的影音恰到好处地结合在一起。谭盾在创作中挖掘潜意识里认为最新颖、最符合表达他眼中民族情缘的元素,从而激发自己的创作热情。音乐给人以听觉上的享受,这也是音乐之所以能够成其为音乐并且区别于其他艺术形式的基本要素。而在他的作品中,音乐绝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纯粹听觉艺术了,它和美术作品一样,是有颜色并且是五彩缤纷的……他可以创造一种"能够看的音乐、能够听的颜色"。这就是《地图》。
一、审美体验看《地图》
从音乐体验的角度来看,这是一次全新的听觉、视觉盛宴。
谭盾在运用自己的全部感官从现实生活中获取丰富的感性材料,并把采风过程中获得的关于湘西土家族、苗族、侗族民族民间音乐和西洋管弦乐器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如:第一乐章中现场多媒体画面上傩戏音乐及动作画面与大提琴的"竞奏",运用大提琴不常用的擦弦和拨弦来配合表现现场傩戏气氛热烈的表演;第二乐章"木叶"中,全体弦乐器使用大量的滑弦来模仿林间木叶和鸟鸣的一派欢腾景象;第七乐章"石鼓"中打磨石头的同时用琴杆敲击琴弦,并用拨弦来配合画面上石头落地时排成的各种图案……这都是前所未有的尝试和创新,带给我们的是谭盾对家乡传统音乐的返璞归真。这也是谭盾创作上和心灵上一次全新的体验。
除了各种演奏方式的结合,这种露天演奏的交响乐也实属少见。以往人们欣赏交响乐都是在金碧辉煌的音乐大厅,大家买好票排着队端坐在台下,倾听被高墙围得严严实实的音乐。在这种情境下音乐的听众也被分成不同的等级(并非谁都有条件花费高昂的票价去听)。而《地图》的演出现场设在山水间,与大自然相互交融。周围坐着或者站立的有来自各地各种身份的观众,这也遵循了他想寻根、回归的创作意图,因为音乐是没有等级之分的,正因为所取感性材料的特性,民间传统音乐应该回归大自然,也应该与民众进行原始的交流。
这些都是谭盾对他心目中的传统音乐演绎方式的独特体验。一部作品的好坏不只是由所谓"专家"来评判,也离不开接受者。"一部艺术作品是在接受者的欣赏中得以完成的,作品的意义是随着理解者的接受才得以生成和实现。这也是观众和作者在他独特的诠释方式中全新的体验。每一个作曲家的艺术审美体验境界是不一样的。贝多芬具有丰富、特殊深刻的人生体验洞察力,并不是每个作曲家都能达到他那样的审美体验水平和作曲造诣。"我并不是拿谭盾和贝多芬进行比较,他们处于不同的时期和环境,在贝多芬那个时期并没有环境和条件来创作出现《地图》的演出形式,而观众也无法像现在一样对民族民间音乐即将消亡所带来的恐惧产生一种渴望,期盼会出现一种方式将这些宝贵的音乐传承下来。
二、《地图》中体现的文化价值
(1)音乐的功能和形式。音乐审美体验是一个动态过程,也是一个具有流动深化性的范畴。不同民族的音乐审美心理结构、不同时代人们的审美体验情趣、不同个体的审美感受经验,均显示出一种起伏发展流动的深化性。审美体验不仅是肉体的感官知觉,也不止是理性思维,体验的核心是音乐情感,出发点是音乐情感,而最终归结点也是音乐情感。谭盾在他大量的交响乐、钢琴音乐、影视音乐中都充分地体现了他心目中音乐的根。音乐审美的结果往往是一种新的更深刻地把握了人生命活动意义审美情感的升华。我想,谭盾在《地图》不只是想展现他新颖的表现手法,更重要的是这些手法使他的审美情趣和音乐探索之路得到一次升华。
(2)审美的升华――文化价值。音乐的审美体验有三个过程,音响感知、情绪体验、审美升华。
当听众在与音乐交流的过程中仔细领受作者的意图,一定能通过感性的认识达到升华。"每个民族总是有自己的历史、文化、语言,以及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思维逻辑,哲学基础的不同,美学原则的不同和艺术趣味、欣赏习惯等诸方面的不同,形成各自且不同于他人的文化、语言、艺术,实乃情理之中。同时,生存环境的不同,遇到的问题也不尽相同,而解决问题之道也不相同,也系情理之中。"
对于音乐的形式结构,黑格尔有过这样的评论:"一定的内容就决定它的适合的形式,而艺术作品的形式的缺陷总是起于内容的缺陷。"
《地图》在世界各地演出之后,各界人士纷纷对其进行评论,褒贬不一。大部分都是从创作形式、演出形式、演奏技法、现场运作来切入,多数是对他创新之处的肯定,有些甚至到了"追捧"的程度。而有些批判的观点似乎也过于偏激,已经开始带有个人纯感性的偏见。有人会拿谭盾的音乐和约翰・凯奇的偶然音乐作比较,不管得出的结论如何,单纯以乐音为标准衡量音乐的音响是不够全面的。在《地图》折射出来的不只是作品形式的创新,也不只是让世界的眼光投向中国多姿多彩的传统音乐,更重要的是因此体现出来的文化效应,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有它的历史必然性,我们是否应该用全方位的角度来认识、解析它,不至于以偏概全地误解作者的本意。
艺术美不同于现实美,它是作为审美对象而生产、存在的。艺术家创作艺术作品,其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人们的艺术审美需求。在有了审美愉悦和审美享受之后,也应该做出恰当的审美评价。